大一班班活动记录表 | |
阶段性活动背景 |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认真照顾,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渴望、以及探索周围的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使用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儿童对科学认知兴趣的发展,并使儿童萌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愿望,有利于幼儿加深对实际生活的认识。在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世界的困扰一直在发生。因此,应该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更多地开展幼儿的核心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逐步引导幼儿了解土豆的生长历程。 |
阶段性活动目标 |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土豆能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3.能用实验记录单记录实验过程与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土豆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
生成活动 | 活动名称:土豆的沉与浮 |
一、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土豆能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3.通过实验发现土豆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 |
二、 活动准备: 糖、盐、土豆、贴有红黄绿线的一次性透明杯子、塑料杯子、记录纸、记号笔、(课件) | |
三、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 1.出示土豆:这是什么?(土豆)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3.提问并验证:猜猜土豆掉到水里会怎样? (直入活动主题,“猜猜土豆掉进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的提问,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大胆构想,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已经获取了的关于沉浮的哪些经验,为后面的活动环节提供依据。) 4.讲述故事第二部分,讨论:土豆宝宝掉到水里去以后,是谁救了它?你认为白哥哥可能是什么?提出的疑问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幼儿实验探索的愿望。 二、合作探索 1.出示介绍实验材料。(、盐、味精) 2.交代实验规则:两个人一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杯子里的白哥哥全部倒进和它们标记相同的水杯中,再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然后往每个杯子里放一块土豆,最后请你仔细观察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 (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但是对他们而言,怎样合作,合作的质量还是比较肤浅的,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清晰地交代合作实验的规则,帮助孩子积累良好的合作经验。)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交流: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5.实验总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中放了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才能让土豆块浮起来。 6.是不是土豆放在盐水中一定会浮起来呢?幼儿操作记录,一杯水放几勺盐土豆才会浮起来?教师交代实验规则,幼儿操作。 (价值分析:孩子们通过操作材料,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形成了许多刺激和初步的经验。但这些还只是比较笼统和较模糊的东西,只有通过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讨论,才能形成较清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 7.实验结果展示,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记录和发现。 8.实验总结:盐放的的越多,浮力也越大。 三、经验拓展 | |
活动照片 | |
观察记录 | 这几天小朋友总是问:“土豆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土豆顾问跟我们一样期盼着土豆快点长大。这不早上我带来了一些肥料和薄膜。孩子们围着问东问西。我耐心地跟孩子解释说:“这个肥料就是给土豆吃的营养饭,薄膜是给土豆穿的衣服,这些都能让土豆快点发芽哦!”孩子们一听,脸上都笑嘻嘻的,嘴里说:“我们快去给土豆吃饭、穿衣吧!” 在土豆顾问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均匀地把肥料洒在土豆地里,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最后大家一起动手给土豆穿上衣服,大家还去找点石头和土块把薄膜的边边给压住,这样土豆的衣服就穿好了。 今天晨锻时,小朋友又来观察土豆。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土豆发芽了!” “老师,这么小小的芽芽,能长这么高还是这么高?(他用手比量着) “你们快来摸一摸,这个小芽滑滑的。” “土豆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呀?” “你小心点,别踩到小苗苗。” 这每一颗小芽,从此植根于他们的心里,他们将和土豆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成长过程,感受强大的生命力带来的神奇力量。 |
阶段性活动反思 | 围绕“土豆”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土豆有了新的认识。从发现问题到主动尝试解决问题,幼儿在与各种材料的互动中获得了有关土豆的真实感受。本次活动基于幼儿的兴趣及经验,通过实践探索,开启了幼儿和土豆之间的探秘之旅,在活动中我们一直秉承着游戏化、生活化、经验化的课程理念,孩子们的土豆之旅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