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课程故事:麦芽糖之旅
一、活动背景
1.在给幼儿读午睡故事时,一本叫《姥姥的麦芽糖》的故事绘本引起小朋友浓厚的兴趣,我想糖大概是所有人都不可缺少的童年记忆,小朋友们总是对糖特别感兴趣。尤其每次看见糖都会很兴奋,在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的小脑袋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什么么是麦芽糖?”“老师,麦芽糖好吃吗?”“老师,麦芽糖是怎样制作的?”其中有好多小朋友很好奇麦芽糖的制作。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围绕如何制作麦芽糖开展活动,既能够对身边的资源进行利用,幼儿也能对麦芽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我们班要预设和孩子们来一次神奇的麦芽糖制作之旅。
二、活动资源
《 麦芽糖之旅 》基于幼儿兴趣与经验的价值分析
领域 | 种植资源价值 | 对接《指南》中班年龄段目标 | 教育建议 |
科学 | 1.感知和发现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及生长周期 2.对探索与发现的问题,能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证据并尝试解决。 3.在种植活动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了解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是密切关系的。
| 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能对事物或者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3.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4.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能用图画或者符号进行记录。 5.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6.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7.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字来描述。 | 1.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2.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 3.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种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4.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 |
艺术 | 1.善于发现植物在不同时期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并尝试用多元的方式表达表现。 2.愿意将自己的发现通过绘画或者表征出来。 | 1.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2.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指导。 |
语言 | 敢于发现问题,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和同伴分享自己发现。 | 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 每天充足的时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交流分享。 |
社会 | 引导幼儿经过漫长的等待期盼、劳动付出,最终享受收获的快乐,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 1.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2.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赖别人。 | 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
健康 | 不偏食,不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 |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不偏食挑食、少吃或者不吃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品。比如:糖果 |
主题资源盘点
三、主题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一:认识小麦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幼儿经过观察、想象、动口、动手及语言表示,深入加强对小麦的认识,教育幼儿珍惜每粒粮食。
二、活动准备
小麦生长久图片,实物麦子一小捆、麦粒一盘、面粉一小袋。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麦生长久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出示实物麦子,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麦穗,让幼儿看、摸,了解麦粒是椭圆形的,知道麦粒磨成面粉能够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活动二:小麦秘密大调查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二、活动准备
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
2.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3.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三、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
(二)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
(三)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第一阶段活动后小结或思考:寻找好吃的美食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制作好吃的糖更是每个孩子喜欢做的事,从孩子们喜欢的事情出发,能更激起他们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阶段:
活动一:选择种子
一、活动目标
1.选择合适的小麦种子
2.能够学会观察、发现哪些适合发芽。
二、活动准备
小麦种子、培养器
三、活动过程
通过听故事绘本《奶奶的麦芽糖》观看视频、查资料、大家了解到制作麦芽糖要进行水培小麦,对于水培小麦前的准备我们进行了讨论。
陈陈说:因为之前的视频里有说到,需要好的小麦!
文文说:那怎样看出是好的小麦呢?
圆圆说:妈妈吃瓜子的时候,有坏的就是不好的,那好的肯定是没有坏的。
就这样挑选优质种子的活动拉开帷幕,大家再一次的和小麦进行了一次“较量”,大家在仔细的对比中,寻找不适合发芽的种子,有的说:老师,快看,我找到了一个碎掉的种子,有的说:这个太小了,肯定发的芽也小小的;有的还说:我还看到种子一头是黑黑的,肯定也不能用。
活动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和实际生活机会,经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积累经验。
活动二:水培小麦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小麦,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会正确种植并关注、照料小麦的生长过程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小麦、培育盆、洒水壶等。
三、活动过程
在大家的共同配合下,优质的种子终于挑好了,终于可以进行水培小麦了,我们将小朋友分成了四组,每组小朋友一起合作,共同照顾小麦。在前期大家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水培小麦需要浸泡一晚,第二天,这样小麦喝饱了水才会发芽的快”。
每组小朋友自行添加小麦种子平铺到培育盆中,水没过种子三分之一处浸泡小麦,一天后,给小麦换上新鲜的水,接下来便可以每天给它们换水,直到麦子发芽。各小组也不忘记做好每天的观察记录,第二组的果儿小朋友,特别细心的发现小麦先是长出了白色的芽,然后白色的芽上长出了绿色的芽,然后小麦越长越高。
第二阶段活动后小结或思考:
在种植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以及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在不断发展。并且通过对麦苗的持续观察,幼儿真切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特点;从而促使幼儿更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树立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主题活动反思
(1)幼儿收获
在课程建构的过程中,孩子们成长了,他们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在种植中、观察中、操作中,在一个个为什么?感知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感知植物生长的奇妙变化;并探究植物的奥秘。学会观察思考,懂得与人分享经验,体验到种植带来的快乐。
(2)教师收获
教师发展了,儿童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是我们的教育立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从理念到行为也在不断的转变,让理念贴地行走,眼中逐渐有了儿童,捕捉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在和幼儿共同的种植过程中,从以上三方面,有效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学会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重点对水培小麦生长过程进行了探究,增进了对种植活动的指导时机和策略的认识,提升支架相儿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尊重幼儿兴趣,以幼儿为主题开展主题课程成。
(3)反思与调整
进一步改进:
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活动时,及时进行教学思考,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五大领域和七大学科核心经验的均衡发展。采用多种方式及时有效地记录正在开展的活动,活动完成后及时进行资料的完善与补充。
附:课程发展脉络图
(一)基于幼儿问题或兴趣生成的活动网络图(实施前)
(二)幼儿生成的主题活动网络图(实施后)
上一篇:土豆种植记2
下一篇:“共‘童’携手 ‘悦’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