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园本课程>>正文

麒麟同舟路幼儿园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者:周晓梅   发布时间:2024/1/9 15:13:46   浏览次数:662

课题名称:挖掘田园资源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的研究

一、课题界定

(一)关键词界定

1.核心概念和关键词界定

“挖掘”是指把自然及社区的教育资源显露出来并发挥“田园资源”是指本地区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如各种农作物、水产品、名人轶事、语言文化、民间游戏、歌谣、手工艺、以及农村风土人情等等。

丰富幼儿的活动”在本课题中,根据我园的地理环境和园所实际情况,特指:生动有趣的乡土户外活动、优质高效的乡土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乡土区域活动、经典的民间传统游戏活动等。

(二)课题名称解读

《挖掘田园资源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的研究》是指根据我园的办园特色和宗旨、幼儿发展目标和年龄特点以及教师队伍的现有水平,对农村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行广泛的收集、筛选、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二、问题的提出(对研究问题的理解深化)

(一)研究的背景

我园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广阔的教育资源,四季变化的农田,绿草如茵的河畔,硕果累累的果园和繁多的动植物。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自然的优势,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环境。根据充分利用我园较大的户外活动场地采集改变大量的民间游戏。农村流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点的传统游戏。探索民间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体验人与热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如跳皮筋、拉大锯、转陀螺等。只要有活动场地,幼儿随时都能玩起来。农村自然条件丰富,如泥土,沙,农作物都是很好的结构材料。可以组织孩子玩泥巴,捏塑各种造型喜欢的动物。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给农村孩子带来无限的快乐情趣,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实验“教育”理论,他认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他说,“从书本上能吸收的知识是死的,是间接的;而从大自然与大社会获得的知识是活的和直接的。不言而喻,在各个方面,后者大大优于前者。”而我们所研究的“田园课程”正是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大社会。我们通过让幼儿与大自然亲近,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亲历”田园,“亲近”田园,从而热爱田园,充分挖掘农村幼儿园所特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作为儿童理性活动的基础,让教育回归自然。

三、研究的目标(已达成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让幼儿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与价值,从而开发幼儿的智能,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从而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园本课程。

3.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够提高设计活动的能力,拓宽自己的思路,学会多视角关注、解读、评价儿童,提高观察儿童。了解儿童能力,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价值观。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重点部分、详写)

(一)研究的内容我园立足于乡镇幼儿园的实际现状,结合乡土化特色活动的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本课题将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研究:

1.乡土资源利用的原则、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2.幼儿园活动中乡土资源的具体实施途径的研究。

3.乡土资源教育价值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 2022.9--2022.12)确立课题、申报立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本土资源,了解国内外同一研究现状,集体论证,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人员的配置,构思和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和研究方案,向申请课题立项。

2.第二阶段:(2023.1--2023.6)启动探索阶段梳理筛选乡土内容阶段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年级组为单位,反复学习、研究《纲要》中的要求,熟练掌握目前使用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精神,根据本园实际,选择出适合我园使用的乡土资源内容,进行收集、分析、调整、筛选并加以适当的修改。

2. 第三阶段:

(2023.7--2024.1)设计、实施、完善课程阶段。参研教师按研究方案或计划开展研究,设计新颖、有效的活动方案,分期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观摩活动、家园共育活动、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论文竞赛等,及时收集整理教师在实施活动中的一些案例以及教育心得,探索“乡土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幼儿“乡土特色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开展阶段成果评比、督查指导、检查评估、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形成案例或论文,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或开放日活动推广好的做法等

五、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在农村幼儿园田园生态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加强生态教育和农村资源之间的融合。农村有很多丰富的田园资源,在田园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可以带领幼儿到农田中去开展相关的劳动活动,或者是在幼儿园开发相关的农田,鼓励幼儿进行种植,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参与;另外可以邀请当地的农民专家等,讲解农作物生长以及作物种植等相关的要点,做好示范,更好地结合幼儿园的实际不断开发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此外,幼儿园田园生态教育实践基地或者是生态实践教育活动的打造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管理,扮演志愿者或者是后勤保障等角色,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二)实践成果

田园的风景是多彩的,相应的田园课程也是五彩缤纷的。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进行多元的田园创作,进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经常听到的一个话题就是农村孩子的想象力不如城市里的孩子,这主要是从孩子见多识广这一方面论述的,如果教师利用好农村的优势,照样可以培养出农村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想象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具备很好的想象力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能让他们更主动地探究,能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孩子在上学之处总是对许多事物充满想象,渐渐地,他们的想象力会在教师不适当的教学方式中渐渐减弱。

六、反思

对农村幼儿园来说,自然教育资源是其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将田园课程与幼儿园的德育、五大领域教学、区域游戏以及户外活动进行融合,让幼儿园课程体系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这样激发了幼儿亲近农村、亲近自然、亲近生态的积极情感,让幼儿园课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乡野乐趣,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在城镇化进一步推进的当下,农村幼儿园的田园课程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有待进一步深度开发、利用与保护,这是农村幼儿园的宝贵财富

七、引用或参考文献

[1]袁玉.论农村幼儿园生态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读写算,2020(33):60-61.

[2]罗雪.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20,9(40):28-32.

[3]黄玉娇.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困境与出路[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