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是-一个登高望远、品糕赏菊的日子,也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尊老敬老的日子-重阳节,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现在让我来告诉你吧!
登高: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放纸鸢,又为放风筝: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
为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同舟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感激之情。
活动一:手工菊花献老人
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好看的菊花,送给爷爷奶奶,希望他们能像花朵一样灿烂。
看我们制作的多认真!
怎么样?是不是很好看。相信爷爷奶奶收到我们的礼物一定会很开心吧。
活动二:敬爱老人我会做
为了让孩子们能亲身感受一些如何孝敬老人,我们未孩子们创设了情境,让孩子们能自己实际体验一下照顾老人的心情。一起来看看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吧?
端茶送水、捏腰捶背、散步聊天......别看我小,我没能做的事情还真不少。
重阳节,在这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日子里,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不仅使老人们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和祖孙间浓浓的亲情。同时也是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从侧面引导孩子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实现进一步的迁移 ,学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