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教研组活动>>正文

播撒规则的种子,收获成长的果实
发布者:赵珺婧   发布时间:2024/9/25 8:24:07   浏览次数:269
在小班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培养规则意识是一项至关重要且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规则意识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幼儿园中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更是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的重要基石。在与小班幼儿的朝夕相处中,我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关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心得体会。

一、营造适宜环境,渗透规则教育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源于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因此,我精心创设了充满童趣且蕴含规则暗示的班级环境。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如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等,我通过张贴生动形象的图片、摆放标识明确的提示牌等方式,向幼儿传达相应的规则信息。


在建构区,我张贴了 “轻拿轻放”“一起合作” 的图片,让幼儿在进入区域活动时,能直观地看到并理解在建构过程中需要爱护玩具、与同伴友好协作的规则。在阅读区,设置了 “安静看书” 的标识,提醒幼儿在阅读时要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这些环境中的规则提示,就像一个个无声的小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规则的约束与引导。

二、开展趣味活动,领悟规则内涵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单纯的说教难以让他们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领悟规则的内涵。


例如,开展 “红绿灯” 游戏。我准备了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卡片,分别代表红绿灯。请部分幼儿扮演交警,手持卡片,其他幼儿扮演行人或车辆。当 “交警” 出示绿色卡片时,“行人” 和 “车辆” 可以自由通行;当出示红色卡片时,必须停止;黄色卡片则表示准备停止。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明白了交通规则中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


又如,组织 “小动物找家” 的分类游戏。在教室地面上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分别贴上 “小猫家”“小狗家”“小兔子家” 等标识,然后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印有小动物图案的卡片。让幼儿根据小动物的种类,将卡片放到相应的 “家” 中。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学会了遵守分类规则,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师示范引领,树立规则榜样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规则榜样。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休息时,我都严格遵守各项规则,如排队时不插队、说话时文明礼貌、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等。当我不小心违反了某个规则时,我会及时向幼儿承认错误,并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例如,有一次我在匆忙中忘记了将用过的教具放回原位,发现后我立即当着幼儿的面将教具放回原处,并说道:“老师刚才忘记把教具放好,这是不对的,我们用完东西都要及时归位,这样教室才会整洁有序,大家才能更好地找到需要的东西。” 通过我的示范与自我纠错,幼儿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规则是需要每个人去遵守的,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强化正面激励,巩固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渴望得到成人的认可与表扬,积极的鼓励与肯定能够有效激发他们遵守规则的动力。因此,在幼儿表现出符合规则的行为时,我会及时给予表扬与奖励。


比如,当幼儿在洗手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如挽起袖子、打肥皂、搓手心手背、冲洗干净、擦干手等进行操作时,我会微笑着对他们说:“你真棒!洗手的方法完全正确,这样能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细菌就不会来找我们啦!” 同时,给予他们一个小贴纸或者一颗小星星作为奖励。这些小奖励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会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与奖励而努力遵守规则。


而对于个别违反规则的幼儿,我不会严厉地批评指责,而是采用温和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例如,有个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随意走动,我会走到他身边,轻声地说:“宝贝,我们现在在进行集体活动,大家都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听哦,你这样走来走去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快回到座位上去吧。” 当他回到座位后,我会及时表扬他能够改正错误,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与信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引导,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逐渐学会了遵守各项规则,如排队喝水、有序上下楼梯、安静午睡等,班级秩序也变得更加井然有序。同时,幼儿们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这不仅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创设环境、设计活动、示范引领、正面激励,就能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规则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收获满满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