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班活动记录表 | |
阶段性活动背景 | 《指南》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可以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大班幼儿喜欢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望。突然发现“树干上的洞洞”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引发了新一轮的思考,洞洞怎么来的呢?这些洞洞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于是,我们便开启了一段别有洞天的洞洞探索之旅。 |
阶段性活动目标 | 1.观察发现树叶上的“洞洞”,获得相关经验,激 发幼 儿对“洞”的兴趣。 2.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共同驱除树叶的洞洞。 3.在学习探索中发现洞洞在生活中的多样性。 4.愿意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
生成活动 | 活动名称:科学《捉迷藏的昆虫》 |
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 2.知道昆虫的形状和隐藏自己的本领。 3.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 |
二、活动准备:白板课件 | |
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师: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师: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小结: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 |
活动照片 |
|
观察记录 | 行为记录:十月有好几周的好天气,这天上午的区域活动中,有孩子发现菜园的虫洞越来越多,好多萝卜的叶子被咬得光秃秃的,只剩下茎的萝卜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米豆:要找到咬叶子的虫子把它们抓走。 俊仪:我最喜欢抓虫子了。 前前:抓走就要把它们都丢掉。 阳阳:妈妈说了不能伤害小动物。 反思:通过持续的观察,幼儿从开始觉得虫子咬的洞很新奇有趣到知道要抓走虫子保护菜苗。不难发现他们的关注点开始转移,行为和言语中透露出要“消灭”害虫,保护好菜园的菜苗。教师在孩子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在旁做一名安静的观察者,为了弄清楚怎样抓到菜虫,在游戏快结束时,我们进行了谈话讨论,有幼儿说要把小鸟找来,因为小鸟喜欢吃虫子;有幼儿说要找个杯子把虫用手抓走;还有孩子说要用水冲走;通过讨论,教师在自然角准备了杯子和小喷壶,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抓虫,并通过家园合作,指导家长帮助幼儿了解菜叶上的卵是什么虫子的。 |
阶段性活动反思 |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引导孩子亲近自然、感受人与自然关系的窗口。教师本着围绕孩子的兴趣与想法,支持孩子充分进行自主探究的原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虫卵特征及其与青菜的关系、尝试杀灭虫卵、收获青菜并加工成美食等一系列活动,直观感受和体验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后续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继续延伸兴趣与想法,尝试在小菜园进行种植活动,把通过本次序列化活动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践。如有条件,还可以组织班级幼儿到野外探寻更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