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正文

个人课题
发布者:严宇航   发布时间:2023/6/16 12:58:22   浏览次数:498

- - - - - - -南京市江宁区麒麟同舟路幼儿园- - - - - - -

园标麒麟同舟路幼儿园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幼儿真种植活动的自主探究

一、关键词的再界定

1.种植活动

通常人们所说的种植活动是指农业生产中,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生产活动。本课题中提到的种植活动和传统意义上的种植活动不同,指的是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对于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丰富孩子对于农作物的认识,体验劳动的快乐,锻炼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具体来说,本课题中的种植活动是指通过我园教师、家长,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带领我园各年龄段的幼儿有计划、有目的的把农作物的种子、幼苗埋在或栽到土里,通过持续的对其松土、浇水、施肥、观察记录、收获、分享等一系列的活动体验过程。

2.综合能力

所谓综合能力是指人能够同时对知识网络,语言表达,身体协调自由灵活操控的能力。通常来说,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本课题中的幼儿综合能力主要指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操作能力与探究能力,协作能力与分享意识等。

3.幼儿

本课题中提到的幼儿指的是幼儿园中从小班到大班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年龄都在 3 至 6 岁之间。

4.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指的是以解决现实及未来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并且开发有效的技术及系统,通过教育实践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循环往复的对其进行改善的研究活动。

二、研究的背景、意义

1.研究背景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可充分挖掘的自身优势,极有利于幼儿开展种植活动。种植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得到最真实和最直接的体验。从而萌发亲近

自然的情感、催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初步获得探究经验和探究能力。但随着农村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正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断疏离。针对这一现状,我希望继续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挖掘种植活动之于幼儿的发展价值。不但让幼儿感受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体验种植、收获的乐趣;还能感知植物生长以及自然变化的奥秘,从而获得更多未知的发现;并能以种植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得科学探究、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探索、自由成长的天地。实现以大自然为课堂,在与阳光、泥土、植物、动物的互动中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引领教师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际,又将实际教学工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意义

从理论方面来看,从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有关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还比较少,国内有关这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丰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构建科学完善的理论架构。从实践方面来看,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幼儿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的研究还能够丰富老师们的运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技能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增强研究能力,促进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已达成的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实践研究,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品质,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积极投身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种植活动中,从而发展科学探究、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现等综合能力。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或通过课题研究,构建种植园本化课程,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观察幼儿、分析幼儿及有效指导幼儿活动的能力;将课题研究融入课程实施当中,拓宽和丰富教育范围与内容,提升教师实施课程、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通过课题研究,将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能力的教育理念与策略向家庭教育渗透,同时构建互动、合作、和谐的家园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重点部分、详写)

(一)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展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有效开发种幼儿园植活动资源的途径和策略。

2.探索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可行措施和有效策略。

3.探索在家园互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策略。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开展了研究初期和实践研究后家长与教师对开展种植活动的相关认识的调查。

2.文献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书刊,寻找相关研究的理论支撑,了解当前研究动态,借鉴相关研究方法与形式。

3.观察比较法:通过长期有目的的观察,对比幼儿、教师、家长在实践研究前后的变化,以认识研究效果。

4.行动研究法:将种植活动作为我园常规教学活动,合理制定种植活动课程学期、学月及周、日计划。将科研、教研和日常教学三结合。有目的地开展研讨、分析、评价与总结,继而进行反思与调整。促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5、个案分析法: 选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剖析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改进的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将教育理念转变为教育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

五、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1.生成了园本化种植活动课程

在研究过程中,以种植为基本活动,形成了种植活动原本化课程方案,基本探索出园本化课程的实施途径、管理模式,以及将在研究过程中所开展的大量优质活动以领域学习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家园共育活动四个内容为板块,按年龄段分类整理成我园种植活动资源集,同时在反复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将活动进行优化,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1. 形成了园本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操作策略。

(1)环境支持策略

(2)活动支持策略

1.生活化原则:

2.同步异步相结合原则

3.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

(3)教师支持策略

1.兴趣追随  2.适时引导  3.操作体验  4.激励评价

(4)家长支持策略

(二)实践成果

1.走出课堂,融入自然,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悄悄成长

2.在活动中实践,在研究中反思,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3.在参与中体验,在合作中渗透,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4.形成了西幼的特色与品牌,幼儿园文化与特色初步形成

六、反思

总得来看,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本课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整个实践环节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深入、细化,进行总结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利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措施和策略。另外,还应该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普适性,以便更好的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本课题组老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时间精力有限,也对本课题的研究结论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在实践总结方面,幼儿教育理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升

六、引用或参考文献

【1】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2. 【2】虞永平. 《学前课程和幸福童年》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

3】卡丽娜 ·里纳尔迪著.周菁译.李薇审校《对话瑞吉欧 ·艾米莉亚倾听、研究与学习》 [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 - - - - - -南京市江宁区麒麟同舟路幼儿园- - - - - - -

上一篇:个人课题过程性3

下一篇:可爱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