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教研组活动>>正文

"牛牛"的秘密
发布者:周晓梅   发布时间:2024/1/9 15:21:02   浏览次数:611

"牛牛"的秘密

一、案例背景:

前一天夜里刚刚下过雨地面上还有一些积水。早晨户外活动时,我们见门口操场的悬浮地板上已经没有积水了,就选择在操场上玩四人一组跳羊角球比赛,孩子们正玩的热火朝天的,突然听到悦悦大叫了一声,所有人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去了。原来悦悦在墙壁上发现两只蜗牛。涵涵说:“蜗牛是从哪里来的?”瑶瑶说:“大的一定是蜗牛的妈妈。”多多说:“我可以摸一摸吗?”悦说:“蜗牛是我找来了,你们都走开。”当悦悦发现墙壁上的蜗牛非常开心,可是,当她看见许多小朋友都围过来时,她害怕别人抢她的蜗牛,于是对其他幼儿充满了敌意,表现出了不安,不让其他小朋友靠近他的蜗牛。基于孩子都对蜗牛比较感兴趣我提出将蜗牛带到教室饲养。

二、案例描述:

为蜗牛找“家”

蜗牛被孩子们请到了教室里取名:“牛牛”。牛牛成为我们小二班的新成员。可是“牛牛”还没有家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开始讨论给“牛牛”找家?晨晨说:我们可以把“牛牛”放在盒子里。东东说:不行不行,“牛牛”会爬出来的。涵涵说:那我们用个瓶子装起来,这样“牛牛”就爬不出去了。蕊蕊蕊不同意地说:盖子盖起来,“牛牛”会被闷死的”。宸说:“那可以在盆上戳点小洞让“牛牛”呼吸啊,这样他就不会被闷死的”!晨接着说:“直接用网子盖在瓶子上不就行了吗?”。睿又说:“也可以在原来的盖子上戳几个小洞洞,这样“牛牛”就能呼吸新鲜空气了”。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大家认为晨和睿的办法可行,于是我们举手表决,睿以11票获胜。经过最终的讨论,我们最终决定把“牛牛”养在透明的塑料盒子里然后在盖子上戳几个洞洞,这样“牛牛”既不会闷死也不会爬走还能方便我们照顾他,我们还在自然角旁边开辟了一块饲养区。从此,“牛牛”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了。

“牛牛”喜欢吃什么

自从“牛牛”有了新家以后孩子们天天都来看他。今天也不例外,户外活动时,姚姚跑到种植区摘了几片大蒜的的叶子喂给“牛牛”,他一边打开盒子一边对蜗牛说:牛牛姚姚摘了叶子给你吃哦,牛牛你喜欢吗?静看着姚笑着说:牛牛他不喜欢吃你摘得叶子,它喜欢吃”。姚摇晃着身体说:“你骗人,牛牛喜欢吃姚姚摘得叶子,他说味道好极了”。静又说:“我没骗人,蜗牛就喜欢吃”。天天生气地大叫起来:牛喜欢吃天天摘的叶子”。孩子们因为“牛牛”喜欢吃什么的事情争吵起来,我见状走过去说:怎么啦?”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和我说着争吵的原因。我说:“你们觉得你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不如我们选择几种你们觉得“牛牛”喜欢的食物都放进去,然后看看他最喜欢吃什么,好不好?大家都赞成我的想法。于是,我们讨论选择了给蜗牛投放了青菜、生菜、空心菜、大蒜的叶子让幼儿观察,他们发现蜗牛把青菜、生菜的叶子吃完了,空心菜的叶子吃了些小洞,大蒜的叶子一点儿没吃。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投放的几种蔬菜的叶子,蜗牛最喜欢吃青菜和生菜。为了让孩子们对“牛牛”的喜欢吃什么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又通过一节《小蜗牛找好吃的》中得出蜗牛其实喜欢吃植株的根茎,叶片,花朵、果实以及幼芽。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也吃废纸和残渣等。听了这个故事后孩子们对“牛牛”更加感兴趣了,他们想知道关于更多“牛牛”的小秘密。

“牛牛”洗洗澡

“牛牛”来了小二班也有好几天了,孩子们“牛牛”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他们每天早晨来园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饲养区看“牛牛”,有的还喜欢用手指去逗小蜗牛。今天早晨大家入园时大家和往常一样去看蜗牛,大家好像都察觉到什么,这时晨晨用手指着“牛牛”说:哎呀,你看牛牛的家好脏啊”!天天指着盒子说:“这黑黑的是什么”?蕊回答说:“这是肯定牛牛拉了便便”。晨晨捏着鼻子说:“嗯嗯,真的好臭呢。”蕊蕊说:怎么办呢,要不我们给牛洗洗吧说完蕊蕊搬着盒子就往水池边走去,其他几个小朋友也一直跟着去了卫生间。到了卫生间蕊蕊轻轻地拿出来放在水池里,找来一把刷子,打开水龙头把盒子冲了冲,然后用力地来回刷着盒子,晨晨小声地说:“你把水关了吧!牛都快被你冲死了。蕊蕊说:“不会的,牛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他很喜欢洗澡呢”。晨晨似乎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没说什么只站在一旁看着,直到蕊蕊把盒子洗干净才把牛放回盒子里。蕊蕊说:“瞧!我帮牛牛和他的家都洗干净了,牛牛肯定很开心。”

“牛牛”掉了

可是就在洗过澡的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在排队准备户外活动的时候,思雅走到饲养区看小蜗牛自言自语地说:牛牛怎么不动了,晨晨一边往前挤一边说:“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妍妍天天也挤了过来,姚说:牛牛在睡懒觉”。晨晨说:牛牛不像睡觉,好像死了”。晨刚说完,天天生气地拿起一只蜗牛说:“你说得不对,牛牛没死,它在睡觉”。他俩争得正起劲,思雅把蜗牛搬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牛牛死了吗”?蕊忙凑过来说:牛牛没出来可能是有点儿怕冷了”。我顺着蕊的话题说:“那我们下去活动也把小蜗牛带到下面去晒晒太阳吧”!孩子们开心的说:“好!好”!就这样我们带着小蜗牛去晒太阳了,可是晒了好长时间牛也没伸出头来,晨说:“老师,我觉得牛牛已经死了”。我问了问旁边的幼儿:你们觉得牛牛死了吗?思雅点了点头,蕊说:“我也觉得牛牛已经死了”。我把牛拿出来给他们看,说:“你们还能看见牛牛的身体吗”?蕊歪着头说:“小牛牛的身体都了,应该是死了”。我说:“小牛牛昨天还好好的,为什么今天会死掉呢”?蕊连忙说:“会不会是天气太冷把小牛牛冻死了”。思雅接着说:“小蜗牛是不是饿死的”。接着又说:我想起了,会不会是昨天洗盒子时水把小牛牛淹死了”。我说:“都有可能,下次再养小牛牛我们就要注意了”。带着小牛为什么会死的问题,我和孩子们一起上网查阅了许多有关蜗牛饲养方面的资料,知道牛牛虽然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但是水太多了会把牛淹死,还有天气冷的时候牛牛喜欢钻在泥土里来保持身体温度,

查阅资料并用图文的形式总结,孩子们对照顾小牛牛又多了一些经验。

重新寻找小蜗牛之旅

小蜗牛死了,孩子们还是念念不忘,于是我们决定重新饲养蜗牛。我和孩子们一起带着小桶到我们的种植园里去寻找蜗牛,天天第一个找到了蜗牛,开心的举起来给我看,然后把它放在小桶里,孩子们赶紧围过去。不一会儿佳也找了两只蜗牛,她开心的叫起来:“老师,你看我找到了两只蜗牛”。得意地把手伸给我看,蕊连忙凑过去说:“你好厉害啊!我一只还没找到呢”?一会儿晨也找了一只,雨泽、妍也找了一只。寻找蜗牛之旅结束了,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班级,他们还沉浸在寻找蜗牛的喜悦之中。

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三、案例反思:

1.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引发趣味性的活动。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由此可见兴趣是幼儿任职、学习的动力。蜗牛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在照顾蜗牛的同时也发生了许多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讨论,做调查,查资料等方法帮助蜗牛找家、给蜗牛喂食、洗澡等。幼儿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经验不断的积累提升

2.教师适时退位,幼儿主动探索。

教师的“教”与幼儿道德“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当孩子们发现蜗牛后,孩子们讨论蜗牛吃什么?住哪里等一些问题的时候,不单是给孩子直接的经验,而是让给蜗牛试一试,孩子们观察记录。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无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还是动手操作都是孩子在实践中自己主动探索找到答案,从而使孩子成为活动主体。他们不仅体验到动手动脑的快乐,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湿是孩子们自己把探究的兴趣推到了最高处。

3.关注幼儿的需要,并及时的给予支持和指导。

教师参与对孩子来说本来就是一种鼓励,当孩子产生质疑时积极对待并且和孩子一起讨论研究。教师成为了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知道蜗牛死掉了以后,孩子们伤心难过。于是,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蜗牛的知识。并且用图文的形式和幼儿一起记录,从而使孩子们在照顾蜗牛方面的经验又丰富了一些。

4.支持和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猜测和假想,支持幼儿通过观察寻找问题的答案。

成人重视儿童的提问,并认真对待幼儿的提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幼儿在不知道“牛牛”喜欢吃什么的时候,他们通过猜测,问题最后在我们引导下通过观察知道“牛牛”喜欢吃青菜等。